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 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敌后的新闻宣传动员策略

    岳谦厚;

    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某种程度上在山西敌后仍处“秘密”状态,无法以大众传播主体身份公开亮相,但通过对牺盟会、战动总会等阎锡山官办团体的实际领导,以“借口说话”方式成功传播了自己声音。从“七七事变”到“晋西事变”的近三年时间里,正确的策略选择打造了山西敌后新闻传播或动员宣传的繁荣局面。作为山西历史上第一次对大众媒介的广泛使用,“借口说话”虽然成色不足,但成功弥补了党报的缺失,并为此后“独立发声”培养了干部、累积了经验。其在刚性原则之下的灵活策略,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既维护统一战线又坚持独立自主的政治智慧。

    2025年01期 v.15;No.85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 全面抗战时期北方局调查工作探析

    郑琳;杨建中;

    全面抗战时期北方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调查研究作为其他各项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在了解地情民意、减租减息、党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使得北方局在华北领导抗战工作中有了重要依据,为推动华北党组织的发展,动员广大民众团结抗日,取得抗战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2025年01期 v.15;No.85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对日因应之策

    郝宏武;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是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学界围绕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事变后国内外各方的因应、事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展开多维探索。近年来,随着大量新资料开放,关于南京国民政府对事变发生及其后所取内外应对措置,仍有继续发掘的空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蒋介石缺乏抗日信心、幻想日本政府和天皇控制军方、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远东军事战略判断的失误等,国民政府处理事变的基本对策为:军事上不抵抗,外交上不与日本直接交涉,更多的是寄希望于国际联盟,期待国联及“非战公约”国出面对日本施压。外交的失败导致军事上的被动,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2025年01期 v.15;No.85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0K]

晋绥学与晋绥文化传承

  • 溯往开今,天然平淡——段云的书法交游与书艺发微

    孙政;王转;

    人称“平阳三老”之一的段云,不仅是一位呕心沥血,致力于民族振兴,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而且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书法家。他在书法上的贡献同样对后世学书者有重要启迪作用。然而,段云在经济学上的突出成就,将其书名所掩盖。对于这位引领时代的书法家的关注与研究,学界一直未引起足够关重视。对此,从段云的书法交游着手,深度剖析了他各时期的书法作品特色,进而探讨了其书风演变的过程。

    2025年01期 v.15;No.85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7K]
  • 论晋绥红色体育的历史探索与现实价值

    毛秀磊;赵永军;杨莎;谢孟楠;郭维伟;

    晋绥红色体育活动不仅提升了民众的革命意识和身体素质,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承载着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爱国主义、提高国民体质等功能。深入研究晋绥红色体育的历史发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对体育事业和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2025年01期 v.15;No.85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小先生制”在晋绥边区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张玉;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的重要教育理论之一,在晋绥边区教育中得到了有效运用,通过儿童即知即传显著扩大了社会教育的覆盖范围,提升了扫盲教育的质量。在晋绥边区“小先生制“的实施遵循适恰性、精准性、普及性原则,通过多样化的组织形式有效缓解了师资短缺的问题,增强了教育的普及性和实效性。“小先生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晋绥根据地军民的文化素养和政治觉悟,还改造了落后分子,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振兴乡村教育以及穷国办大教育提供了历史性的探索和实践。

    2025年01期 v.15;No.85 3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中国式文艺评论理论与实践

  •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域下的《西行漫记》研究

    张茂君;

    《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是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汇编而成。采用新时代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对《西行漫记》,也即《红星照耀中国》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它是一部人民需要、由广大人民书写、热爱人民的具有人民性的优秀文艺作品。此理论的解读赋予经典作品以新的时代内涵。其经典性的根源在于作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是人民需要的,也是热爱人民的,同时兼具文艺作品不可或缺的审美性。

    2025年01期 v.15;No.85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2K]
  • 古典与现实之间:论司马迁的幽暗意识

    刘向斌;李芊;

    儒家传统哲学具有成德意识与幽暗意识的双重性格。成德意识固然是司马迁的思想及其修史志业的主调,但处于从属地位的幽暗意识同样是其史学观念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面向。《史记》对儒家仁义道德的适时批判,对刑法、黄老、游侠、货殖等一定程度的肯定,对慎始知权等观念的实践,实际上均可视为司马迁的幽暗意识之作用。而这一意识的存有,一是源于西汉前、中叶的时代困境;二是源自与其互为一体两面的成德意识,尤其是王道理想;三则与自先秦以降的史鉴传统有关;四可归结于董氏公羊学之批判精神、诠释精神的影响。在此意义上,司马迁的幽暗意识并非是对圣人之道的背反,而是以强烈的道德情感为出发点,对现实人生和社会作出深刻的反省,其与异端思想当有本质上的区别。

    2025年01期 v.15;No.85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3K]

黄河文化与非遗研究

  • 非遗临县伞头秧歌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及传承策略研究

    吕改改;

    临县伞头秧歌是一种极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大型民间舞蹈。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临县伞头秧歌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发展,展现出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深入挖掘非遗临县伞头秧歌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同时针对其在新时代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保护与传承策略,可以有效保护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为非遗在新时代的存续提供重要思路与方法。

    2025年01期 v.15;No.85 4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4K]
  • 从辛安亭的人格魅力看教育家精神

    薛萍;

    辛安亭在不同时期的教育活动中展现出奉献精神、扎实工作作风、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等人格魅力。其人格魅力在实践中体现在“以民为本、人民至上”“爱岗敬业、开拓创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事必躬亲、以身垂范”“生活简朴、平易近人”“以生为本、因材施教”等方面。辛安亭的人格魅力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方面充分彰显了当代教育家精神。

    2025年01期 v.15;No.85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地方文化与乡村振兴

  • 吕梁市农村空巢老人慢病共病现状与健康素养水平和日常活动方式的相关研究

    郭艳花;史岳功;张越;裴健程;杨浩浩;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调查分析吕梁市农村空巢老人的慢性病患病共病状况与健康素养和日常活动方式,旨在为改善吕梁市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提升健康素养与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吕梁市481名农村空巢老人患慢病率为89.19%,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66.32%,具备健康素养水平为3.05%;每周≥4天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空巢老人为16.2%。其健康素养及基本知识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在不同年龄段、患有慢病共病状况、每周锻炼频次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女性空巢老人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得分高于男性(P<0.05),其余男性均高于女性。空巢老人六类健康问题相关健康素养与年龄呈现负相关,患多种慢病的空巢老人的相关健康素养显著低于患慢病少的老人,每周锻炼≥4天空巢老人的相关健康素养显著高于每周锻炼<4天且≥1天者和每周锻炼<1天者。结论:吕梁市空巢老人慢病防治形式严峻,健康素养水平普遍较低,主动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未来慢病管理任务重,健康教育力度需加强。

    2025年01期 v.15;No.85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1K]
  • 融合发展视域下吕梁教育类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研究

    李婷婷;张振峰;

    吕梁是革命的沃土。长期的革命斗争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吕梁精神,还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革命文物。教育类革命文物记录着吕梁红色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科学高效做好吕梁教育类革命文物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对吕梁经济社会和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2025年01期 v.15;No.85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哲学研究

  • 基于资源依赖的家园权力关系研究

    王奶珍;

    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异质的开放组织,因促进儿童发展的共同目标而建立关系,然而现实中家园合作一直存在由于权力地位不平等而导致的诸多困境。从资源依赖的角度看,基于生存和获取教育资源的需要,家庭、幼儿园从一开始就被置于一个资源竞争和调和的网络关系中,从而导致不平等的权力关系。家园互动极易呈现消极互赖的状态。要从根本上缓解资源消极依赖进而打造平等的家园权力关系,应在增强各主体的自主性和减少对单一组织的资源依赖方面下功夫:增强幼儿园的自主权与独立性,稳定幼儿园在资源依赖基础上保持教育的主导地位;增强家庭的教育选择权,提升家庭获取教育资源的能力;确保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

    2025年01期 v.15;No.85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系统性新陈代谢——新陈代谢理论的空间要素扩展

    闫浩;

    在当代社会,马克思所提出的新陈代谢断裂所指涉的具体现实与19世纪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外延不再仅限于以往的“三大要素”而更多在空间维度上有所表现。因而新陈代谢理论在空间维度上的扩展是理论发展的应然方向。总体来看,新陈代谢断裂问题在其生发原因和解决路径上均与空间相交织,从而构成新陈代谢理论在空间上扩展的理论耦合点。在此基础上,空间得以加入新陈代谢理论成为另外一大要素。空间新陈代谢断裂的机理由此展现。在新陈代谢理论在空间要素扩展的基础上,本研究形成了系统的新陈代谢观念,以此为指导概括得出当代社会现实中的新陈代谢断裂现象,廓出了新陈代谢断裂的时代所指。当代系统性弥合新陈代谢断裂的路径也徐徐展开。

    2025年01期 v.15;No.85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出版与传播研究

  • 品牌联名营销的有效路径研究——以瑞幸咖啡“酱香拿铁”为例

    魏修治;牛苗苗;

    联名作为市场营销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多为许多品牌所采用,但是联名营销的效果参差不齐。有效的品牌联名营销应当多重发力,把握好消费者需求和体验,寻找合适的联名品牌和联名时机,同时要塑造关键意见消费者,促进流量向私域转化,以实现消费者长期复购习惯的形成、品牌IP影响力扩大、品牌价值链的延伸,最终有利于品牌资产的积累、促进品牌发展。

    2025年01期 v.15;No.85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 《三国志续考证》校释及其文献学价值研究

    李家骥;高明;

    卢文弨是著名的《三国志》校勘学家,著有《三国志续考证》一卷。他依据清武英殿刻本、清乾隆四年校刊,指出《三国志》目录中存在的体例问题,又对《三国志》正文中的语言文字和历史事实进行校改,见解精到。以《三国志续考证》为研究对象,对其校释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中总结他著作中的文献学价值。

    2025年01期 v.15;No.85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7K]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 以奋斗精神解蔽青年“内卷”“躺平”现象

    杨小磊;邵明霞;

    “内卷”与“躺平”作为青年亚文化表征,折射出当代青年在社会转型期的复杂社会心态。研究发现,“内卷”现象下青年陷入焦虑与奋斗价值迷失的异化状态,表现为对竞争逻辑的被动内化;“躺平”现象则映射出部分青年对发展困境的消极回应,呈现出价值虚无与实践退却的双重特征。二者交织导致青年奋斗精神呈现阶段性淡化。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新时代奋斗精神通过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创造力和进取心和培养持之以恒品质三重维度来重塑青年社会心态。研究提出,解蔽“内卷”与“躺平”现象需构建“教育引领—文化浸润—实践涵养”协同机制: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教育,激发青年内在主体力量;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资源,培育积极向上的奋斗氛围;深化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强化青年奋斗情感体验。这一路径既回应了青年发展诉求,也为新时代培育青年奋斗精神工作提供了理论参照。

    2025年01期 v.15;No.85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9K]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机制

    路钐;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在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机制显得尤为关键。通过深入探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使命、少数民族学生思想领域的现实特性,提出该背景下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机制,包括充分了解和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差异性、设立专门的学生辅导机构和团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活动,以及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和渠道等方面。这些机制的落实有助于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教育,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归属感,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5年01期 v.15;No.85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3K]
  •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班级管理:价值意蕴、优势呈现和推进策略

    陈秋生;

    高校班级管理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红色文化资源以其丰富的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和革命精神,构建了独特的价值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班级管理为高校辅导员做好班级管理赋能增效,为高校辅导员开展班级管理提供有力抓手,有助于筑牢学生的精神之基与精神家园。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班级管理的优势主要表现为进一步涵养和强化高校班级管理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引领,凸显红色文化资源的“历程性”与“精神性”,丰富与创新了高校班级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为更好地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融入班级管理应注重在内容运用策略、形式设计策略与创新载体策略等方面发力,以期增强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2025年01期 v.15;No.85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教育教学研究

  • 基于OBE理念的“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创新探索

    李旭红;王宝英;安叶青;

    课程教学创新是推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的关键。OBE理念在指导课程教学创新方面优势明显。为了解决以往发展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课程内容轻教学设计、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问题,以OBE理念为基础,通过重新设计课程目标、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活动驱动式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创新并取得成效,学生普遍较好达成教学目标。此次教学创新探索是OBE理念应用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的一次有益尝试,同时也为今后的可持续改进指明了方向。

    2025年01期 v.15;No.85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0K]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生英语学习情绪智力现状研究——以吕梁市为例

    侯熠昀;李芳军;

    积极心理学在二语习得领域迅速发展,促使学界开始关注情绪智力对英语学习成就和综合素质发展的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半结构化访谈,调查来自吕梁市三所中学的450名高中生英语学习的情绪智力水平现状以及性别和年级与其英语学习情绪智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中生的英语学习情绪智力在整体上中等偏高。从性别来看,女生的英语学习情绪智力明显高于男生。从年级来看,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情绪智力上的发展并不均衡。高中生英语学习情绪智力水平及其差异应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在英语学习中,学生需不断提升情绪觉察与管理的能力,提高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幸福感,进而助力英语学业的提升。

    2025年01期 v.15;No.85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