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林玉;
吕梁作为著名的革命老区,其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既能凝聚全民合力,又能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区域文化魅力。在红色文化赋能吕梁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中,红色资源丰富、多元文化融合及国家战略支持是其三大突出优势。同时,革命老区也面临着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基建短板掣肘、区域协同迟缓等困境。为推动老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吕梁可从多方面发力,通过推进资源共享与区域协同、构建“智慧+”文旅模式、强化政策支撑与服务优化、整合红色资源与创新产品体系等路径,让红色文化成为驱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不断释放发展潜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进步。
2025年04期 v.15;No.8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2K] - 晋荣荣;冯霞;冯珊珊;
基于农村清洁取暖行动现实背景,文中以地方政府的晋升竞争、财政激励、政策效益目标导向和农户的成本效用导向为逻辑起点,构建了一个考虑央地两级政府不同奖惩力度和引入农户心理权重的多参数动态演化博弈模型。通过考察不同参数设置情形下博弈主体的动态演化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虽存在一定的客观政策效益,但晋升竞争、财政激励是其执行清洁取暖的主要动力;对于农户而言,赋予清洁取暖损益心理权重的高低是决定其自发采纳清洁取暖的关键;地方政府对采纳清洁取暖农户的激励机制会对双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而处罚机制主要对农户采纳行为产生影响。
2025年04期 v.15;No.88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冀惠;贺娟娟;
辛安亭的语文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具有前瞻性,涉及语文教材的编审要求、小学识字教学与阅读写作教学的价值取向和具体方法等内容。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产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满足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与建设需要,尤其是基于延安时期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现状展开的探索。新时期语文教育改革应从辛安亭语文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吸收营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乡村基础教育“在地化”发展,重视新课标新语文教材建设与语文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充分发挥语文教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作用,批判性认识教育改革经验也具有突出的重要性。
2025年04期 v.15;No.88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高丽芳;
辛安亭一生致力于基础教育的教材编写工作,完成了陕甘宁解放区的教材以及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统编教材的编审,让数以亿计的中小学生获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二十余年间,辛安亭在高校开展先进性、实践性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形成了较为系统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思想: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选择“新、精、清”的教材,秉承“少而精”课堂教学原则,把握教学过程中“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调整学科课程门类,加强“基础课程”教学,增开“选修课程”;强化课后辅导,注重课外阅读指导;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倡导综合化的评价方式。这些改革思想对当代高校教学改革实践有多重借鉴意义:教师质量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高校课程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教材建设是培育时代新人的基础环节;课堂教学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阵地;教学评价改革是高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仪器和指挥棒。
2025年04期 v.15;No.88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